时间:2022-12-07 12:50:09 | 浏览:17
天有三宝日月星,地有三宝水火风,人有三宝精气神。
在天文学中,人们将太阳划为“恒星”,将地球划为“行星”,而又将月亮划为“卫星”。
神话传说里,人们将太阳称为太阳神,也将月亮称为“月亮神”。
关于太阳和月亮来历,民间或神话故事里,流传着两种说法:一是盘古开天辟地之后,身体各个部位幻化成了世间万物,其中,左右化为太阳,右眼化为月亮。
另一个说法是上古时期,太阳和月亮是天帝与他的两位妻子常羲、羲和所生。
《山海经》里流传有天帝有10个太阳之子,12个月亮女儿。这也才有了“羲和沐日”、“常羲沐月”、“后羿射日”、“乘六龙,羲和驾日”等生动有趣的神话故事。
每到一年的8月15仲秋之夜,民间的百姓都会在家中的院子里设下香案、对月遥祝,希望美丽善良的嫦娥仙子,能够保佑家人团团圆圆、吉祥平安。
“源易缘”注意到,“8月15拜月亮”的习俗,多与嫦娥仙子有关,就以为嫦娥仙子是月宫的主人。
事实上不是,为何民间还因此又留下“男不拜月”的说法呢?
结合民间习俗和传统文化,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个话题。
一、常羲是月宫中的主人
当然这个说法,只是《山海经》里记载的一个故事。
12个善良的月亮女儿,想为百姓们做些事。母亲常羲从善如流,就为女儿们争取了轮流值月的公差。
“月亮女神”们温柔皎洁,为夜幕中的大地送去了光明和安全感,也为夜晚中的百姓们送去了温馨和遐想。
身为“月亮女神”的母亲,常羲还常在月宫中为孩子们“洗澡沐月”。月亮女神称为“月宫主人”名符其实吧!
二、太阴星君是月宫中的主人
《尚书·尧典》中称:日、月、星辰为天宗,岱、河、海为地宗;天宗地宗,合为“六宗”。
古典又讲,六神,即六宗之神。祭日于东,祭月于西,以别内外,以端其位。
中国的传统文化《周易》中,认为,太极阴阳化为四象,其中分别有:少阴、少阳、太阴、太阳。
于是,道教神话传说里,就有“太阳星君”和“太阴星君”两位神仙。
其中的太阴星君,又被称为“月神娘娘”,“太阴娘娘”、“月姑”等。
“源易缘”查阅资料发现,太阴星君,早在嫦娥奔月前已出现,是一位绝世美人。
在三界神话故事里,太阴娘娘是一位神秘却又倍受佛、道、儒圣贤们尊重的一位神仙。
《西游记》里,羁傲不训、敢作敢为的齐天大圣孙悟空,在与月宫中玉兔精一番打斗后,见到前来为玉兔说情的太阴星君,变得毕恭毕敬,说话也客气礼貌了很多。
三、民间为何忌讳“男人拜月”?
相传,8月15日是太阴星君的诞辰祭日。民间对月亮神的祭拜习俗,也正是源于太阴星君。
太阴娘娘主肃静八荒,明明辉盛,常弘正道……衣素纱之衣,手执玉简,悬七星金剑,垂白玉环佩。
由于太阴星君是位绝世美人,又是单身女性。
在讲究“男女授受不亲”的古代,古人就认为,男人拜月,有些不便。
同时,《周易》文化中也讲,孤阴不生、独阳不长。
由于太阴星君和太阳星君,代表的是“四象”中的极阴、极阳,阴阳不交不合,不符合古人所讲的“阴阳交泰”吉祥之象。
因此,古人认为:男人拜月,要么有不便之嫌、要么有不吉之象。
当然,男不拜月的禁忌习俗,是在古代严格的礼法和古人的封建思想体系中形成的。
在当今开放和谐的年代,如果您想拜月,只管心悦诚服、虔诚地去拜。
就此话题,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,欢迎留言互动。
参考资料:《西游记》、《山海经》、《中国民间神话传说》、《中国神话》等;
羊城晚报记者 王莉又是一年中秋,由河南广播电视台、优酷联合出品,河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制作的“中国节日”系列节目《2022中秋奇妙游》月圆夜相邀,将于今日18时30分通过大象新闻客户端、优酷播出,20时20分登陆河南卫视。陈立农、
(西游系列解读第93期)文/牵着蜗牛散步一今天是中秋放假的最后一天,以前也写过多篇关于月宫的文章。但很多人仍不知道月宫为何也叫蟾宫,嫦娥为何把一只玉兔当宠物,月宫董事长是太阴星君,嫦娥是什么时候取代她上位的。本期,我们再来炒炒这些冷饭。在往
眼看中秋佳节临近,与“月”有关的故事及习俗将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。借着这个机会,御史和各位读者来聊一聊关于月宫以及嫦娥的故事。谈起月宫(广寒宫),给人的印象是清幽、冷落的,上面只有嫦娥、玉兔以及那个日日夜夜伐桂的吴刚。其实对于月宫的描述,在不
上海博物馆2022年中秋假期期间(9月10日-9月12日)将照常开放。开放时间为每日9:00-17:00(16:00后停止入场)。每日参观人数限额4000人,所有观众(包括老年人、儿童)必须通过网络实名制预约(点击此处预约)。中秋期间,除常
月宫覃怀张卿筑是个不羁的人士,口无遮拦喜欢说些异语。他曾对人说:“如果能肋生双翅,我就飞上月宫,嫦娥必会在广寒宫外迎接,拉着我手亲热地说:‘哥哥来了!’”说完大笑。他家二里外有个很大的荷花池,池塘边本来有住户,因为涨水搬走,现在被狐占据。狐
清陈枚《月曼清游图》中秋佳节,始于北宋,而源于唐代,追到源头,大概要从唐玄宗算起。唐玄宗爱月,大诗人李白也对一轮明月情有独钟,他们不但为明月写下浪漫诗句,还将铜镜造成月亮的形状,分赠宾朋,甚至在铜镜上留下自己探月的身影。他们为何爱月之深,开
与月亮相关的故事或传说不胜枚举,然而网上或书中能找到的信息支离破碎、生硬难解,且说法不一,很难找到一个完整版。本文综合各方资料,采纳普遍说法,将这些故事简洁通俗地串联起来,以供暇观。但不作考究和据典,因为这些故事本就是传说和演义,常人无须追
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通讯员杨颖 裴少菲 范江欧美 钱孟龙“月到中秋分外明”,中秋圆月留给了古人无限的遐想与情思。从“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”到“皎如飞镜临丹阙,绿烟灭尽清辉发”,古人喜欢以铜镜比作明月,赏月与赏镜成为古人寄托情感的雅事。中秋前
眼看又要到中秋节了。无论是赏月还是祭月,在这一天里,月亮就是主角。不信,你看,连这一天吃的饼都要冠以“月”名,叫做月饼。说起月亮,总要提起一个美丽的神女,就是嫦娥。嫦娥与月亮的知名度不分伯仲,几乎在某些时候,嫦娥就成了“月宫”的代表,各种神
文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莉又是一年中秋,由河南广播电视台、优酷联合出品,河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制作的“中国节日”系列节目《2022中秋奇妙游》月圆夜相邀,将于9月9日18时30分通过大象新闻客户端、优酷播出,20时20分登陆河南